沿着下仁公路一路看芦苇,就是最美的1月 德清,距离杭州仅40多公里,约50分钟自驾车程。每天,都有60多趟高铁来回两地。杭德市域铁路,也就是接驳杭州地铁10号线,从仁和北站出发直达德清的线路,去年12月已经开始铺轨,预计2026年建成。 对杭州人来说,德清是一个避不开的旅游目的地。 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在德清县境内有大量遗存,据史书记载,下渚湖旁防风山是古防风国所在。 下渚湖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有着天然形成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在它旁边就是下跨塘至仁和公路,入选2023年度“浙江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当地人更愿意叫其下仁公路。 起于09省道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入口,经二都、四都、八字桥等村,跨东苕溪,终于余杭区仁和镇奉新路,全长16.112公里。 潘胜伟是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在街道里干了20多年,“如果让我介绍,它绝对是通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道路,贯穿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南北,也是德清县中东部地区通往杭州的一条交通要道。” 1月的下仁公路,不是最美的时节,却也适合认真逛逛,沿途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 防风文化、湿地文化、烘豆茶文化、瓷文化、农耕文化、农渔文化、古桥文化等不下10种文化元素,一一体现在转角转弯等地方的小景小品里。 沿河村 客栈老板娘有个秘密基地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 都来这里拍朱鹮 杭州出发,开车直奔下仁公路的第一站——沿河村,旁边就是下渚湖景区的入口处和停车场,非常好找。 这个季节在下渚湖,可以拍到被誉为鸟类中“大熊猫”的朱鹮正成对飞,因为它们即将进入发情期。想拍就到沿河村,当地村民共用下渚湖水系,属于“景中村”。 进入村子,弯弯曲曲的小路,散落水系旁的屋子,像是复杂的迷宫,小,却集中。 村子里,有三家民宿,鸟哨客栈的老板娘叶妙英很好客,带我们去村里最佳的观赏点看朱鹮。 8年前,叶大姐把自家房子改装了下,分出10多间客房,专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鸟友来借宿拍照。 “我手机里有几十个鸟友群,好多广州、福建、山东的客人都来我这拍照。”两三百的住宿费,加上做些土菜,食材都是村里自家种的蔬菜和养的土鸡土鸭,特别受客人喜欢。 从鸟哨客栈出发,穿梭在田间小路,大概四五分钟就可以到达最佳观赏点。同行的还有上海来的张征,扛着各种器材,也是让叶大姐带路去拍朱鹮的。 “我来了8年,冬天来拍是第一次。国内除了陕西洋县,最好拍朱鹮的地方就是下渚湖。”张征说,这几年能拍到珍稀鸟类的几率越来越大,早上还在景区里拍到了琵琶鸭。 耳濡目染,叶大姐也成了朱鹮拍摄的“专家”,“下午是逆光,拍出来的角度更好看,这20多米的距离,带428镜头是最好拍的,不然容易出框;11月是拍摄朱鹮最漂亮的时候,羽毛最白,翅膀最红……” 在叶大姐的秘密基地,可以看到成群的白鹭在水面上休息,时不时地飞来几只朱鹮,可以说,随你怎么拍,旁边山头还有牛背鹭。 远远的,有一棵树,枝叶拱成了圆形,是朱鹮喜爱的“调情树”,常常能拍到两只互动性极好的朱鹮。 15年前,5对与大熊猫一样珍贵的朱鹮,从陕西千里迢迢来德清下渚湖湿地安了家。时至今日,德清的朱鹮种群数量达到761只,野外种群数量达到367只,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繁育朱鹮种源基地之一。 二都村 防风祠建于1700多年前的西晋 村里还有条200多米长的老街 从沿河村到二都村,大概5-8分钟车程,沿途会经过一片10亩大的花海,上半年是格桑花,下半年是波斯菊。 旁边还有些当地的农家乐餐馆,如果饿了,可以随机找一家吃吃,都是当地的口味。 下仁公路的中心位置就坐落在有5000年历史的防风古国。史载,当年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功绩,特将武康县的封山方圆百里地,立为“防风国”。 二都村,是一个你到了下仁一定要去的村子,可以好好了解防风文化,也是街道里的“明星村”。村里有个防风祠,建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里面供奉的就是治水英雄防风。 防风祠对面就是二都街,村里的老街,200米不到。但因为改造,老街不老,反而显得很洋气,各种图饰、花纹点缀,把农耕文化和渔文化藏于其中,随手一拍都很好看。当地人说,是专门请了美院的老师来设计规划过的。 每年农历八月廿五日,是防风氏祭典日,是全年最热闹的日子,比过年还热闹。在这天,老街上会有不下50个摊位有序摆开,农产品、小吃、手工艺品,什么都会有。 “有个卖烧饼的摊位,三五块的咸口烧饼,猪油梅干菜,好吃得很。”土生土长的1995年小伙张立辉现在是二都村村委委员,最爱的就是这个烧饼了。 除了集市,村子里还会从杭州邀请戏团来唱戏,戏台就在防风祠里头,连唱三天,主打越剧,还有祭祀舞龙等专属节目,“这是老底子传下来的,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二都街的尽头是一个码头,以前是景区码头之一。傍晚,就着夕阳和下渚湖的湖水,显得尤为静谧。 村口处,还有一座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寿昌桥。这个季节看,可能会略显荒凉,但是等到冬天下雪,会另有一番景象。 旁边就是通往杭州的高速公路,和这座石桥,仅仅隔了10多米,一动一静,仿佛是现在和过去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