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音乐节市场呈现出井喷之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仅今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4.42万场,比上年十一假期增长227.68%。这个月初的双节假期,就有大约60多场音乐节开场,这个数字相当于2019年上半年全国音乐节数量的总和。(10月20日《新京报》) 近年来,音乐节取代了许多传统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去音乐节作为自己假期游玩项目之一,许多热门场次更是“一票难求”。在假期时打开社交软件,每个年轻人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好友晒出的音乐节的照片。音乐节为何能俘获众多年轻人的心呢? 作为生长在充满机遇的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们,他们不仅肩负着学业上或是职场中的责任、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给的压力,更是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他们心中有着青年特有的肆意张扬,他们想宣扬个性、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他们也想拥抱自己的热爱,开放包容的心态驱动着他们渴望接触不一样的环境与人,但总有各种现实条件的束缚,让心中所想无法诉诸行动。 而音乐节比起传统演唱会,有票价更低廉、一场演出中参加的歌手与乐队更多、形式更加新颖等特点。音乐节也是一种特别的社交场合,大家可以在一个充满包容性的场合中与和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一同随着音乐自由自在地摇旗呐喊,也可以尝试平时不敢尝试的“亚文化”穿搭。再加上音乐本就富有表达力与感染力,可以起到缓解压力、振奋人心的作用。这些特点无不在吸引着年轻人。 但推动着年轻人消费取向的转型的不仅仅是因为音乐节这类活动本身具有的特性,与年轻人对此类娱乐活动的感受也密切相关。根据有关调查,47%的受访青年会为“自我治愈”买单。远高于非青年群体的33%。在现代生活中,因为压力的不断增长,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年轻消费者需要越来越多的情绪出口。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心灵,希望通过积极的实践与体验减轻压力,寻求心理平衡。所以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在推动着年轻人娱乐取向的转型,如今消费市场出现的新局面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年轻人娱乐取向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年轻人对此类文娱活动的喜爱与需求,更反映了他们内心渴望得到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要求的日趋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