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安庆这座“有戏”的城市里,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在台下戏迷和观众的期待中,有一群青年学子和青年演员正奋力前行,努力接捧前辈艺人用尽一生传递的那簇黄梅薪火。 除黄梅戏外,我国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社会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当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想传承发展,就必须主动“拥抱”年轻人。“拥抱”二字说来简单,关键在于找到一个窗口。 目前,“极新”爱上“极旧”是我国互联网平台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涉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频频出圈。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出生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90后”“00后”们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又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作为支撑,年轻人表现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捧和热爱,国潮回归、国风大热便是最好的证明。 四川省曲协副主席、哈哈曲艺社创始人田海龙曾经说过:“文化传承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抓住年轻人的兴趣。”新媒体时代,如果传统文化还是墨守常规,或只生硬地将其移植到新媒体环境中进行传播,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所谓“拥抱”年轻人,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无缝对接,既要让传统文化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又要让新媒体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尊重其历史底蕴。河南卫视曾经火出圈的《唐宫夜宴》就是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典型例子,它充分运用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手段,极大地降低了年轻人了解真实历史、解读传统文化的难度,广受年轻群体的好评。 另外,想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抱”年轻人,就一定要让年轻人“站c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年轻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包装,才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全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只有让传统文化主动“拥抱”年轻人,让年轻人更了解、更尊重它背后的历史和传统,才能让更多的“90后”“00后”自信、开放地表达和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能因此焕发更多的青春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