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剧是我国电视剧、网剧中十分亮眼的存在,数量众多,影响力巨大。从1990年《渴望》播出拉开我国家庭剧的序幕,30多年来家庭剧出现了许多爆款。这一类型为什么受到观众青睐?近年来家庭剧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看点?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可能对家庭剧带来哪些影响?我们邀请业内人士就这些问题发表看法。
嘉宾(以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其庆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内容凯发k8网页登录的版权购销部副主任 戴 清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宏志 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电视剧频道负责人 王丽萍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家庭剧为何长盛不衰 主持人:相较偶像剧、谍战剧等其他题材类型,家庭剧为什么更受欢迎? 王丽萍:表现家庭必须走进家庭。家庭小世界,足以表现社会的方方面面。最无奈与最伤心的,会从一个家庭故事开始;而最温暖与美好的,也是家庭故事的那部分。 陈其庆:对家和亲情的依恋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家庭剧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展现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通俗接地气,更易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也更易满足观众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孙宏志:相比其他类型的剧,家庭剧讲述普通人的生活,取材于身边的故事,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很多优秀作品不仅仅表现主人公的生活困境,更给出了一些k8凯发的解决方案,给观众以引导,为观众看待自身生活提供了启发。 主持人:30多年来,家庭剧自身也经历了发展变化,曾出现过家庭喜剧,也曾出现过苦情剧、家斗剧等。家庭剧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 孙宏志: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家庭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不同人生阶段,人们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比如住房问题、育儿问题、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等。即便是相同的问题,也会因为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矛盾,从而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素材。创作者需要积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当下观众有共鸣的作品。 戴清:家庭剧发展变化的原因,一是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等社会原因带来的变化,比如2007年以后,表现“80后”小家庭年轻人婚恋、职场奋斗的都市情感剧等发展得更为红火,代替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类家庭伦理剧,原因即“80后”成长起来,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心。2013年育儿剧的风行也有社会因素,比如人口结构的改变。家庭剧变化的另一个原因即大众审美品位的变化,这一点也符合一般类型剧发展的基本规律,即遵循“创新—固守—模式化—新的创新”的发展演变。 王丽萍:苦情剧、家斗剧的产生,有的是为了博眼球、追求收视率。苦到极致,斗到惨烈,或许会成为一时的收视热点,却背离生活真实与艺术规律,保质期有限。这就提醒创作者,需要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涵养。 真实是最重要的标准 主持人:好的家庭剧的标准是什么?家庭剧靠什么吸引观众? 陈其庆:充满烟火气的情节设置,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温暖人心的情感表达,是一部优秀家庭剧必不可少的元素。映射现实、情感共通是家庭剧最大的优势,好的家庭剧靠共鸣共情吸引观众。 戴清:优秀的家庭剧是“为人生”的创作,能够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存境遇、生命体验与情感命运,凝聚着创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厚体察和审美发现,饱含着创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普通人生存境遇、命运悲欢深厚的同情,能够让观众建立审美共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一些家庭剧创作上一味讨巧、堆砌苦难、渲染苦情,还有的创作者缺乏对生活俯下身去、沉潜其中的诚意、热情与坚持,一味将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冲突作为推进情节的燃料,这样的作品刚出现时,观众尚觉新鲜,重复多了,观众必然产生审美疲劳。只有以诚意致敬生活,探入生活的富矿,努力地写人生——写创作者熟悉的、有深切生活体验的人生,写出生活的真味、真意,写出动人的细节与醇厚的意蕴,才能吸引观众。 王丽萍:好的家庭剧应该老少咸宜。吸引观众的要素是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有同情,有怜悯,有疼惜,有善意。创作者的真情实感,会被观众接受。还有机智、智慧,还有幽默的力量、丰盈的想象力以及对未知特别是科幻领域的探索。永远相信观众比编剧聪明,编剧必须“用心、用情、用功”,不负观众,不负韶华。 主持人:与过去观众喜爱大团圆的结局相反,《都挺好》《乔家的儿女》等剧以圆满的结局收尾,却被观众吐槽过于美化现实生活,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孙宏志:我们的观众和过去相比,更善于思考,也更善于表达。每个观众的经历不同,价值观也有一定差异,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和态度可能会不同,这都是正常的。 戴清:《都挺好》《乔家的儿女》的创作质量总体不错,《都挺好》的个别情节段落冲突过于激烈,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转折过大,观众可能难以接受;《乔家的儿女》中,倒霉事过多集中在乔家儿女身上,每个人都过得很糟心,这也让最后的团圆有牵强之感。情节冲突多、人物遭遇多,确实可以增加长剧集的情节点,强化戏剧性,在媒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易于抓住观众,但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始终是更具优先性的创作原则与艺术要求。 注重热点 体现新变 主持人:近来播出的家庭剧体现出哪些新变? 戴清:家庭剧的总体趋势是有继承、有突破。如《团圆饭》《情满四合院》等延续《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表现大家庭多子女、人物命运沉浮的故事模式,带有较强的怀旧色彩,又融入了新时代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想象,是一种荧屏重塑与滤镜下的追念;也有的偏于都市情感剧的表现路径,都市时尚感更强,杂糅了职场元素、少儿教育元素,以《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三部曲、《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为代表。还有一类是以家庭剧为基础,杂糅甜宠剧和偶像剧元素,《以家人之名》《亲爱的麻洋街》等是其代表作。 陈其庆:注重社会热点,比如《小舍得》《小欢喜》等剧直击子女教育、亲子关系等热点;注重传递温暖,比如《乔家的儿女》《都挺好》最终回归温情和团圆;注重精品化,比如《乔家的儿女》《父母爱情》等剧,收获了高收视和好口碑,呈现出家庭剧精品化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主持人:目前,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政策,这一政策可能对家庭剧带来什么影响? 王丽萍:希望看见喜剧故事。用轻喜剧的手法把社会生活、养老、教育、住房、医疗等家庭故事融合在一起,既表现大时代下的三孩故事,又轻松幽默励志地反映一代代人的生生不息。 陈其庆:家庭剧主题跟随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未来更多新的社会热点、新的家庭关系、新的家庭理念将融入家庭剧。三孩政策的实行,为家庭剧提供了更多素材,使得家庭剧在人物塑造、关系搭建、情节编织上融入一些三孩家庭的生活百态和社会话题。 戴清:家庭人口的变化,会丰富家庭剧的人物关系,也会催生更多的大家庭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上世纪90年代的大家庭故事,但又带有新时代环境中的新意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