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时代已经来到。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2.64亿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数量的18.7%,65岁以上占13.5%。 但是与从前的老年人群不同,当下的老年人口袋里都有“粮”,他们的消费模式也正在从生存型向乐享型转变。 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和年轻人一样共享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共享优质的文化产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积极尝试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老年人的退休金增加了,但愿意走入影院去看电影的老年人数似乎没有增加,这不能单纯地让“网络售票”背锅。毕竟,现在家里长辈们玩手机的能力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短视频、朋友圈玩得溜的老年人大有人在。 或许与网络时代电影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并未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有关,阻碍了老年人走入影院。 一方面,数字时代易频发的盗刷、诈骗等风险,让极度追求安全感的老年人抗拒使用网络支付和银行卡,这使得他们无法进行网络购票,享受便利。 另一方面,传统影院的硬件功能也亟待“适老化”。比如影院是否有直达电梯、影厅是否有斜坡、是否有轮椅座,方便乘坐轮椅的老人;比如有台阶处是否有“加大号字体”的提醒,有宽大的扶手,方便安全上下;比如影厅座位是否宽敞,让老人可以伸缩腿脚。 此外,在影片供给上,现在的大量影片高亮度、强音效,动辄需要佩戴3d眼镜,进口片只提供字幕……这些都不太适合上了年纪,视觉、听觉都在退化的老人们,观影感觉不舒服,自然不愿上影院了。 观影适老化的改造需要“软件”的努力。软件的开发商要为老人设计大字体、易交互的版本,让他们愿意用、安全用。另一面,影院也得在软件上下功夫,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帮他们安全入座;不能拒绝用现金购票的老人;针对他们比较敏感价格,在闲置时段,多搞一些优惠场,培养潜在观众。 除了照顾老人的同理心,老年人观影这本经济账,也对影院大有裨益。 2019年,一份针对老年群体的观影报告显示,75.32%的老年朋友几乎不去电影院观影。那意味着至少有25%的老年人去过电影院。按当时国内2.49亿60岁以上老年朋友的规模和普通影片最低发行票价30元计算,全国20%的老年朋友一年看一次电影,就会产生额外15亿元的票房。另据《2020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无论男女,40岁及以上购票用户占比连年提升,不用细算就能发现,老年人观影市场将是一座“富矿”。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的观影习惯也发生了迁移。不少年轻人的观影喜好逐渐转到流媒体平台。把握住更多群体的观影需求,将成为未来影院发展甚至是生存的关键。 把眼光放远一点,别老抱着主流观众是年轻人的想法,围着他们打转。毕竟,电影面前,人人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