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吗,某些互联网医院竟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几秒钟内出具临床诊断乃至电子处方单!连日来,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线电子处方随意开具导致处方药能被轻松购得,互联网诊疗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更普遍存在。连日来,记者对5家头部网上售药平台进行了测试,发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无需医院首诊记录,就可以根据虚构病情修改病症、出具电子处方的现象。(12月10日 潮新闻) 随着网售药品渠道的逐步放开,一些电商、外卖等互联网平台,开始在网上销售处方药。诚然,对于广大患者而言,电子处方可通过网络下单直接送药到家,效率高,成本也低。况且,一些慢性疾病,用药本身是比较固定的,在网上直接购买,省去了去医院开处方的烦琐。 但也必须看到,处方药不等同于非处方药,通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必须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因此,只能通过专业医疗人员开具的处方才能够购买和使用。在实体医疗机构中,处方通常由执业医师开具,经专业医疗机构临床药师严格审核后,患者才能把药拿到手中。 正因如此,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特别强调互联网诊疗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药品,严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等具体要求。 但从政策具体实践看,一些售药平台根本没把国家制度放在眼里,审核流于形式,监管形同虚设。比如有媒体报道提到,在某外卖平台上,记者在下单阿奇霉素、奥司他韦等处方药过程中,即便没有上传处方、病例和检查报告等资料,依然可以顺利通过开方、审方环节,并被药店成功接收,整个过程不到10秒。甚至,“在线开方医生”在未向记者确认是否已在线下医院首诊,以及未询问疾病史的情况下,就将电子处方病症描述分别更改为“咽炎”“流行性感冒”,从而使得症方匹配;病例信息一栏,则自动显示无过敏、无家族病史、肾功能正常等信息。 这意味着,违规开具电子处方,已成为部分互联网医院的“主流业务”模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医院超3000家,而此类互联网医院数量已不在少数。这不仅让电子处方沦为一些电商医药平台的“卖药工具”,也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形成市场逆淘汰。 有效杜绝电子处方沦为“卖药工具”,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推动“互联网 医疗健康”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审核患者首诊资料是否齐全、处方是否由医生开具、处方药和病症是否相符合,让虚假的电子处方消灭于萌芽,无处藏身。一方面,要打通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信息系统联网“堵点”,让两者能够充分打通,使患者的一些求医问诊信息,可以同步到医药电商平台,从而切实保障病情和处方来源的真实、可靠。 |